九个月宝宝如何快速入睡(宝宝睡眠时间多长才够)

婴幼儿睡眠问题&处理

婴幼儿睡眠生理特点

睡眠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家里有宝宝的家庭,宝宝的睡眠更是全家人关注的重点之一。具体宝宝睡眠时间多长时间才够?美国国家睡眠医学学会的共识报告指出,0-3个月婴儿平均每日睡14-17个小时,4-11个月婴儿平均每日睡12-15小时左右,1-2岁的幼儿平均每天睡11-14个小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睡眠时间指的是24小时内总的睡眠时间,包括夜间睡眠和日间小睡的总和。

具体判断宝宝睡得够不够,可参考下面的睡眠推荐表。深蓝色区域为推荐的睡眠时间,浅蓝色区域为考虑个体差异可能合适的睡眠时间,橙色部分为不恰当睡眠时间。

点击图片放大

新生儿阶段,睡眠没有规律,也没有一定的模式,新生儿的睡眠是跟着吃奶的节奏走,一般每次睡眠3小时左右就要醒来喝一次奶,随着月龄的增长,吃奶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每次睡眠时间也会逐渐拉长。

多数健康宝宝在3月龄后开始建立昼夜睡眠节律,生理上已具备睡整觉的能力,一般到了6月龄左右,可一觉睡到天亮,通常也不需要夜间喂奶,但现实告诉我们,有些6月龄后的宝宝仍会频繁夜醒,甚至严重影响父母或带养人的睡眠。

睡眠问题成因

有研究显示,6月龄这个阶段约有25%-50%的宝宝会有夜醒情况,到1岁左右30%的孩子有夜醒,在1-3岁孩子中发生率则为15%-20%。

并不是说睡整觉的孩子半夜就不会觉醒,如果孩子在夜间醒来后能学会自我安抚再重新入睡,则其觉醒时间会非常短,并且不会打搅父母。但是如果他们不会自我安抚,就会需要哭闹唤醒父母,让父母帮助其重新入睡,这种情况称之为“睡眠启动相关障碍”。

出现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在孩子入睡的过程中养成了孩子入睡依赖行为,如抱着入睡,或者在手上晃着入睡,以及要含着乳头、奶嘴睡等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入睡依赖行为,必须依赖父母的帮助才能入睡,这一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出现夜间觉醒后难以重新入睡,最终出现频繁夜醒。

每个依赖入睡的孩子背后都有哄睡大师助力

睡眠启动相关障碍是导致婴儿夜醒最常见的原因,但在考虑诊断睡眠启动相关障碍引起的夜醒时,必须排除其他一些可能导致儿童夜醒的情况,如胃食管反流、疼痛(尤其是中耳炎引起的疼痛)等躯体疾病,或者不适宜的睡眠环境,行为限制不足,呼吸睡眠暂停等等,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医生进一步详细判断。

预防睡眠问题

了解了上述睡眠问题的形成原因,如何尽量避免其出现呢?家长需结合家庭特点建立合适孩子的就寝程序。以下有几个要点需要执行:

1、建立一套良好的就寝程序:3月龄起逐渐建立个固定的就寝程序,睡前2小时安静而愉快的活动,避免睡眠前玩过于兴奋的游戏或让孩子看兴奋的视频,例如将“洗澡-刷牙-看书-熄灯-睡觉”一系列就寝程序纳入到预定睡眠时间前2小时内,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6月以后婴儿应避免在夜间睡眠时间里喂奶。

2、建立睡眠时间日程表:3月龄起逐渐培养定时的日间小睡和晚上就寝时间表,保证足够的夜间睡眠,避免午睡太迟或太长,避免在傍晚时候睡觉,也避免为了鼓励夜间睡眠而剥夺日间小睡。

3、安排规律的睡眠时间:设定相对固定就寝时间,并提前半小时提醒,保持相对一致的上床和起床时间(波动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也不除外,保持作息一致孩子会更容易入睡和起床。

4、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的房间应固定,并保持舒适、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黑暗而安静,去除房间内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如玩具、iPad、手机、电视机、游戏机等),将卧室只用作睡眠用,避免在卧室惩罚孩子和嬉闹玩耍。

5、准确掌握困倦征象:当宝宝出现哭吵或迷迷糊糊等提示想睡觉的征象时,要把他放到床上,鼓励独自入睡,避免养成吃奶入睡或哄抱入睡等习惯。如果夜间醒来,也尽量用声音或抚摸等方式安抚,而不是奶睡、抱起床摇睡等。

6、合理活动,释放精力:日间安排合理、有益的活动,让孩子的精力得以释放,并保持身心愉快,孩子到夜间精力耗尽,困倦自然更易入睡。

7、坚持一致的原则:在建立这个就寝程序过程中,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很重要,且全家保持一致的态度。

家庭一致参与,孩子融洽成长

睡眠问题的处理

做到以上几点,基本可以很好避免孩子睡眠问题的出现,但如果已经形成了睡眠启动相关障碍,该怎么处理和矫正呢?

在睡眠启动相关障碍导致夜醒的处理方法中,必须首先排除孩子各种躯体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夜醒,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并结合自身家庭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例如,有的家长很难忍受孩子的任何哭闹声音,而有的家庭则比较能够忍受孩子一个人哭吵一段时间,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家庭制订干预计划的策略是不同的。

下面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处理睡眠启动相关障碍所致夜醒的方法:逐步消退法。逐步消退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睡专家Ferber提出,也称Ferber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家长需在孩子想睡但没有完全睡着的时候将其独自放到床上,当孩子不停地哭吵,按照设定的时间在卧室门口等待,直至不能忍受(例如5分钟);2、然后渐渐延长每次在门口等待的时间间隔,直到最后孩子独立睡着。

例如,第1天,刚开始第1次在门外等待5分钟后,进去看看孩子,首先确定孩子没有身体的不适,例如检查一下尿布,检查的目的是让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身边,同时也让自己放心—孩子没问题,然后在床边尽量用言语而不是身体接触去安抚孩子,时间不超过2分钟。当孩子不能入睡、提要求或哭闹时,不要理会他的要求,也不要和他争辩、讨论或说理由,而是坚定而温和地告诉孩子保持安静躺着。安抚结束后出来,第2次等待间隔10分钟再进去看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安慰孩子,简短表扬他学会安静睡着,再次离开,当到达等待的最大极限时,必须坚持直到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睡着。

每次夜醒时,重复使用这个方法。第二晚,看望孩子的时间间隔可以进一步延长。以此类推,每夜坚持,做好睡眠记录以增强信心,一般实施1周会有明显的效果。当然,孩子不良睡眠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矫正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在矫正睡眠问题的过程中建议与家长分床,最好是分房睡。

常用的等待时间间隔见表

点击放大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实施这个方法时,上床时间不宜过早,避免孩子在床上玩耍,使孩子尽量在上床后半小时内睡着。例如希望孩子在8:30分入睡,而孩子通常要10:00分才睡着,不妨暂时设置在09:00分上床,让儿童在上床后30分钟内入睡,然后逐步提前上床时间。每隔3-5天逐步提前5分钟进入就寝程序,开始上床睡觉,直至建议一个适宜孩子的睡眠时间。在这期间一定要保证孩子作息时间规律。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完全适用上述经典的逐步消退法,具体需要结合自身家庭的特点,进行改良使用,如可采用更温和的方法:首先让孩子独立入睡,然后在同一个房间的床上躺下,不要看着孩子或和他说话,假装睡着,即使孩子和你说话、发声、干扰你,也不要立刻回应他。当孩子不停地哭吵,需要等待直至你不能忍受(如等待1分钟),查看一下孩子,如检查一下尿布,检查必须短暂(不超过1分钟)且枯燥乏味,然后逐渐延长等待的时间,直到孩子入睡后就离开,做好睡眠记录,对于孩子在睡眠行为上的进步,早上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当然,改良法最终需要的矫正时间要明显长于经典的逐步改良法。

如果家长考虑孩子存在睡眠方面的问题,最好做好睡眠记录,然后和儿科医生交流,针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坏境,儿童医生会评估并提出个体化、合理的睡眠建议。最后,祝各位宝宝和家长都能拥有好睡眠。

睡得香,身体棒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