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旅游常识
美食常识
日常常识
教育常识
数码常识

    搜一搜

首页 > 教育常识 > 语文常识知识大全初高中(中学语文学科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语文常识知识大全初高中(中学语文学科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发布时间:2023-03-15 10:37:19   浏览次数:0    

第一部分 必备考点知识

考点·文学

考点·修辞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例如: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例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例如:我们要多学一些马列。

4.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考点·成语运用

1.辨析方法

(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例:三人成虎、文不加点、身无长物、万人空巷。

(2)辨色彩,切忌褒贬误用。

例:好为人师、推波助澜、舞文弄墨、一团和气。

(3)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例:青梅竹马、巧夺天工、含英咀华、石破天惊。

(4)辨句意,切忌不合语境。

例:望其项背、瓜田李下、不负众望、不以为然。

(5)辨尊卑,切忌谦敬错位。

例:狗尾续貂、敬谢不敏、鼎力相助、虚怀若谷。

(6)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度。

例:日理万机、义无反顾、哀鸿遍野、头破血流。

(7)辨位置,切忌搭配不当。

例:龙飞凤舞、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漠不关心。

(8)辨词义,切忌重复赘余。

例:贻笑大方、忍俊不禁、难言之隐、当务之急。

考点·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

2.虚词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者……也”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者……”式: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

③“……,……也”式: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式:刘备,天下枭雄。

⑤“……为……”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⑥用“乃、即、则、皆、必”作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是”作判断: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2)被动句

①“谓语+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见+谓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受+谓语”: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④“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⑤“为……所……”: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⑥“被+动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定语后置句

定语应在中心词之前,定语后置句却是定语在中心词之后。

如: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人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③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来(越)之四方之士,必庙礼之

(5)状语后置句

如:

①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请于孙将军求救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③访风景于崇阿→于崇阿访风景

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考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如:

考点·初中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第二部分 主观题考点

考点·案例分析——教师教学评

1.答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材料。因此除了掌握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如何思考,如何联系材料,形成严谨的答题思路也很重要。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审题。问题有几问;是否限定答题角度;查找关键词。

(2)分析材料。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与题目要求结合,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是一句句分析,在关键词语后标记,对应相应的理论。

(3)答题。结合材料及理论回答问题,做到有理有据。

无论有几问,无论是否限定答题范围,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1)叙。综合回答所体现出的理论依据。

(2)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其理论来源。

(3)评。是否可倡导推广。可以的说明其积极作用,不可以的要谈出更加合理的方法。

2.常用理论依据

案例分析答题中,对于理论知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2)不同教学方面在不同学段的要求。比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3)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体现出哪些教学方法,并能分析相应的优缺点。

(4)是否具有引导性、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发挥引导作用,所涉及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除此之外,在解答时,也要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注意分析题目是否有答题范围。

考点·案例分析——写作评语

1.中心:有没有离题,有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来写。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5)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6)主题含混晦涩,文意含糊不清,写作目的不明确。

(7)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华而不实,空而无力。

(8)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2.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是否新鲜有趣。

(1)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2)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

(6)选材过于通俗,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7)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8)选材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有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3.结构: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考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1)知识与能力目标偏向知识、理论、概念以及概括、理解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偏向于通过……活动,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容、方法,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偏向于情感的体会培养、良好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如:体会……,激发学生对……的热爱之情。

2.教学目标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3)语文教材导语、文本特色

(4)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分为课堂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五个环节。

,

  •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部编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 下一篇:开心唯美句子短句(开心的唯美句子)
    热门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2023-03-04

    淡然的心境唯美的句子(让心境淡然的句子)

    2023-03-08

    文言文阅读如何提升(每日一篇文言文)

    2023-03-11

    成语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联)

    2022-11-28

    如何读懂全基因检测报告(基因检测报告怎么读)

    2023-03-15

    刻画人物形象方法有哪些(刻画人物形象方法有哪些图片)

    2022-11-28

    离骚是什么体裁的诗(离骚是骚体诗吗)

    2022-11-28

    顽强和坚强的区别(顽强和坚强的区别是什么)

    2022-11-28

    那些惊艳了时光的宝藏句子(夏日限定的宝藏句子)

    2023-03-1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场景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场景歌教学设计)

    2023-03-17
    热门标签

除了战国四大名将之外其他五国有哪些名将 国有名将的介绍

芜菁怎么读 芫菁怎么读

涟怎么读 涟怎么读组词

朋友圈最经典的句子句句动心(朋友圈很潮很拽的个性句子)

人生低谷时的感悟语(让人走出低谷感悟人生的句子)

各种各样花草简笔画幼儿园(分享一组花草页边育儿简笔画)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猎人海力布(语文同步学部编版5年级)

瀑可以组什么词 增可以组什么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字词句段篇章(教科版三上语文很简单)

愙斋书法行书入门教程(愙斋书法行书笔画写法)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什么(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意味着什么)

楚辞是指什么 楚辞指的是什么

语文怎么学才好(语文怎么学我来告诉你)

把3500词整理为800个句子(句子积累计划三下)

个人简短的句子(简短句子分享)

雨果的作品有哪些(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有哪些)

赞美格桑花的经典语录(赞格桑花美花的句子)

胜可以组什么词 央可以组什么词

蛛可以组什么词(朱可以组什么词?)

抖音怎么不允许别人保存我的视频(抖音怎么不允许别人保存我的视频呢)

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加答案(期末复习语文阅读理解)

关于植物的诗歌有哪些关于植物的现代小诗 植物的诗歌具体有哪些关于植物的现代小诗

大寒最经典诗词(大寒诗句唯美古诗词)

为什么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中也有动物(为什么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中也有动物呢)

微信个性签名短句干净带英文(微信那些有逼格的英汉签名句子)

徐州市2023年1月自考网上报名时间(徐州自学考试报名时间)

二年级语文补充习题找春天答案(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2.找春天同步练习)

熟什么时候读shou(熟什么时候读shou组词)

双减是什么(双减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哪种冬青树叶子边缘带刺的(冬青树的叶子结了一层白霜)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端

    桂ICP备2021005363号Copyright © 2011-2022 小惠常识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