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闹鬼地点(地狱重庆鬼城哈尔滨)

万圣节快到了

想好怎么吓人了吗

西方把鬼节过的热热闹闹的

妆容、道具齐齐扮上

就等一句:今晚,约吗

咱们的鬼节

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还有

晚上别出门

空荡荡的街区

万家灯火早已歇熄

稍微的响动都能让人心一颤

妈呀,别吓我!!!

都是悬疑剧的锅

小印怎么就挑了部在自己城市拍的悬疑来看呢?

看看这熟悉的街道

怎么能拍得如此阴森恐怖??

《无证之罪》与哈尔滨

《隐秘的角落》与湛江

《沉默的真相》与重庆

不同的城市

都能被导演挖掘出一种独特的神秘气质

小印开始好奇

悬疑与城市的适配性

你说:

# 如果你的城市拍悬疑片,

会是什么样的?#

NO.1

楼宇深似地狱

#适配城市:重庆

#悬疑指数:★★★★★

重庆,深受国产悬疑剧导演的青睐,像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六部中,就有四部拍摄于重庆:《沉默的真相》《在劫难逃》《致命愿望》《非常目击》。

以及《火锅英雄》《时空来电》《黑暗者3》《重生》等犯罪悬疑片,都像约好了的,纷纷落地重庆。

甚至只要跑到知乎豆瓣上发问:“哪座城市最适合拍悬疑剧?”都能获得清一水的回答:

必须是重庆!

能被戏称为“哥谭市中国分市”的重庆,自然不同寻常。

它的天赋异禀,多少与自然条件有关。

年均104天的大雾天气,雾气弥漫,潮湿多雨,不需要多少后期加持,阴郁压抑的氛围都能溢出屏幕,暗喻那些尚未解开的谜团。

哪怕大雾散去,天空放晴,明媚洗尽阴霾,揪着的心却迟迟不能放下。

是暴风雨前的暂时宁静?还是对主角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暗示?

加之重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川盆地的边缘,两江交汇,山高水长,地形尤为复杂。

抗战时期,山地艰险适合抵御敌寇进攻,水运条件利于物资内迁,进可攻,退可守,这给重庆的每一处,都留下枪弹炮火、硝烟弥漫的历史烙印。

那些大桥底下,支流上,河岸边,也曾出现过无人认领的物资物品。

重庆的城市空间,就在叙述故事。

它的空间,像遁入一个相互反转又无限延续的莫比乌斯带,刚刚还走到明亮的表面,忽而又踏入黑暗的背面。

明明已经到了地图上的点,你还没看见要去的地方;明明开着导航,你却找不到路;明明已经摆脱了既定的轨道,却来到了生命的交叉路口。

实乃在劫难逃。

结构重叠、阶梯漫长、桥桥交错,高楼林立,新旧交替恰似时光更迭,恍惚间惊现平行时空。

雾天里的霓虹灯闪出光怪陆离的迷幻质感,街边的老旧房子错落有致,里头特别适合拍小巷追逐戏。一米半宽的巷子里,可能有刀光落下。

带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港片的狠劲、嚣张与压抑。

唯有火锅,能让小印在步步紧逼的节奏间隙里,稍微地喘口气。

NO.2

行人断魂铸鬼城

#适配城市:哈尔滨

#悬疑指数:★★★★☆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人员和资本涌入,让一座新城初具规模。

当时,哈尔滨的道里区和南岗区,住的都是洋人,在中东铁路的东北方向,因为是铁道外侧,所以称为道外区,住的都是些中国老百姓。

20世纪初,一批精明能干的民族资本家率先开拓实业、合伙投资、兴办商铺。先富裕起来的他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在道外建起了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

当年清水砖墙,白水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的中式小洋楼,成为如今影视剧中颇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图景。

取景自哈尔滨的《白日焰火》《无证之罪》,挖掘出了这座城冷冽肃穆、粗糙颓废的一面。

北方的风,冷得刺骨。

路面上堆满了雪,每个人都裹紧大衣,双手插进口袋,封的严严实实,面无表情地低着头,快步行走。

街边景致,透露出一股严格的规则感。而钢筋水泥塑起的工业质感,为城市平添几分冷静和理性。

没有南方的燥热感性,冬季的哈尔滨又冷又悍又硬。

有些梁子,一旦结下,就会在无尽的冬夜里毫无章法地疯狂生长。

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

废弃工厂、旧铁轨边、破旧小洋楼的犄角旮旯处,向来人迹罕至,却往往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再祈祷,冰天雪地能掩盖一切痕迹。

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NO.3

潮湿下腐烂的阴暗

#适配城市:武汉

#悬疑指数:★★★★☆

于江滩钓鱼、东湖骑车、散步淋雨,乃人生乐事。

《桃花灿烂》的导演傅华阳说起过武汉:“长江大桥上呼啸而过的火车,像滚滚而至的春雷,这样缠绵的城市特别容易发生爱情。”

每位导演镜头下的武汉,各有各的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刁亦男的武汉,黑暗潮湿迷离,与娄烨所展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魅力。

其实,对于寻求扑朔迷离之感的导演来说,武汉有种特别大的魅力,有种在俗世里隐藏自己的感觉。

长江大桥、户部巷、黄鹤楼、吉庆街、古德寺等,这些热门的城市标识像是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衫,裹着一座真正的有生活味道的城。

就像《浮城谜事》的开头,滑过老城区、扫过江滩,掠过烟火气,一座浮城,暗藏谜事。

越热闹越冷清,越繁华越寂静。

夏季炎热,即便是晴天,天也总是灰蒙蒙的,热浪翻涌,裹挟着眩晕、混乱和焦虑而来。

列车到站,一群人蜂拥而下,车站立刻喧嚣起来。

整理行囊的爷孙俩说着话,踩着高跟鞋雷厉风行的职业女性有接不完的电话,戴着遮阳帽的旅客三两结队,拿着相机的文青四处张望。

一人,背着包,从他们的身边快步走过。突然间他回头看了一眼,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表情,他已转头前行。

这座城有江滩草甸,烟雨飘摇,氤氲温润的气息,时常在上演俗套又独特的剧情。

有些消息在还未变成新闻之前,都隐匿在市井烟火气里,飘飘渺渺,久不散去。

NO.4

断层式集体失忆

#适配城市:广州

#悬疑指数:★★★★☆

“逃离北上广。” 这是独属于时代的焦虑。

改革开放的一缕春风让这座城涅槃重生,大批的人一窝蜂地涌入,密密匝匝的高楼建起,都市日渐繁华,老城气息逐渐掩去。

娄烨在为《浮城谜事》勘景的时候就曾考虑过广州,但最终选择了武汉,因为他认为广州更适合一个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故事,于是我们等来了一场“风雨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讲述的就是城中村拆迁事件。

广州是能讲好这类故事的城市之一。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仍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一个拆迁,关乎宗族、家庭、个人的利益,关系万千,各有各的心思诡异,复杂重重。

落魄的城中村与新城形成强烈对比,让里头的人想出去,想方设法地最大化他的利益。

城中村里交织着各种口音,每家每户发黄的光透出旧玻璃,照亮小路。

夏天的夜里依旧闷热得令人烦躁,随后一场瓢泼大雨,将人性的污秽全部冲刷出来。

最后,大家围聚在旧祠堂,有人轻声呜咽,有人开怀大笑,有人盯着一处发呆,还有的嘴角挂着一抹得逞的笑。

城中村总是会消失的,一如许多城市旧标识。

人们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学会对惊天动地的变化置若罔闻,不论是城市实体还是意识记忆,都在上演着老套的失踪剧情。

或是单向失踪,小学斜对面的包子铺早已不在;或是双向失踪,无人回忆也无人记起。

城中村的失踪,就在上演一场集体的失忆。

NO.5

枪响野岭

#适配城市:贵阳

#悬疑指数:★★★★☆

贵阳,别名“林城”。

山高、树茂、阴雨多。且贵阳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众多,自然风光极好。

但在侦查设施不够完善的从前,这样的地貌却给寻人破案带来不少阻碍。

《寻枪》里姜文扮演的马山就是西南边陲的一名普通警察,常年不离身的手枪却在某一天不翼而飞,枪里装有三颗子弹,他知道,偷枪的是要去杀人的。

随即,马山开始寻枪之旅,而这并不容易。

像这样将现实向的题材放置于西南小镇的背景下,带来疏离感的同时更容易让观众入戏。

陌生的山山水水、穿过成片树林里后陡然出现的水库、凹凸的石块,是迷障还是线索?

没有人会欣赏出现在悬疑剧里的层峦叠嶂、茂林修竹,脑海里只会有四字弹幕滑过:荒郊野岭。

满是生机的亚热带密林里暗藏杀机,野蛮与暴戾正在滋生,就在下一秒——

枪突然响了。

无人生还?

NO.6

金戈战场的肃杀

#适配城市:嘉峪关

#悬疑指数:★★★☆☆

甘肃,地理位置偏远却难掩其锋芒。

历史上,玄奘走过,侠客走过,西路军也走过。

大漠横陈、黄沙扑面,是古代大战中两军对垒,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是侠客梦的原生语境;也是徒步行走艰难求生的漫漫困境。

茫茫大漠戈壁,是天地间的鬼斧神工,古朴、原生态,同时又充满荒诞感。

辨不清方向,望不见归途。

嫌疑犯一路向西,意图藏匿于西北无人区,这将给追踪带来极大的不便。

嘉峪关干燥、陡峭、荒凉的自然环境将为故事背景增加重重险阻。

具备反侦察能力的在逃者弃车徒步,线索在极易掩盖痕迹的黄沙中被迫中断,致使追捕行动再次陷入僵局。

荒漠,并不一定给在逃者带来生机。

反倒是主角的硬汉气质与沙漠的适配性极高。

一场戈壁追踪的戏,在茫茫大漠中徐徐上演。

NO.7

庭院深锁身

#适配城市:苏州

#悬疑指数:★★★☆☆

冯先生是个戏痴。

每每路过苏州平江路的一家昆曲馆,总要停下来听两段。

正巧听到此前都没能听成的《牡丹亭》里皂罗袍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唱得婉转,听者动容。

在咿咿呀呀的弹唱声里,冯先生想起了幼时曾听到过的故事。

其实,无非就是些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的例子。

这些人和事,蒙着悲戚,像愁绪,剪不断,理还乱,在很长的日子里,彼此纠缠。

大宅子里的龃龉何曾摊到明面上过?一派言笑晏晏,颇为和气。

只是夜里总有几声啜泣,惹人心烦。

院子里的人进进出出,多谁少谁,一时也辨不清楚。尔后,只能在茶余饭后里听见归处。

苏州有吴侬软语、评弹昆曲、大宅小户。

有多少恩怨尘封进历史,就有多少悲喜随风而逝。

城市研究学者曾说过,我们不能将城市仅仅看成是自身存在的事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由百姓所感受到的城市。

正是苏州独特的江南景观与历史底蕴,让每个人都成为角儿,给每段往事都续成故事。

NO.8

人皮面具下的魔

#适配城市:上海

#悬疑指数:★★★☆☆

上海,魔都。

没有比“魔都”更入木三分的表达能来形容这座不可思议的城市。

其实,悬疑片的取景地若设置在上海,是件很冒险的事情。

大城市的侦查信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能快得超出多数人的想象。

密布的天网探头、街道小区楼梯口的安防监控、人脸识别机器、手机追踪定位、银行交易的身份信息核查等等,天罗地网早在犯罪之前已铺设完毕。

想做点什么,趁机潜逃不留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及人们对于上海的认识,远超其他城市,想要在影片中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也十分困难。

但上海,也有惊心动魄之处。

它的复杂、矛盾与瞬息万变恰恰与悬疑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高知们高密度地聚集在一块,成天面对各种刺激、压力与挑战,时刻在上演信息争夺大战。

这个过程,有人迷惘、有人迷失。

高压下的精神扭曲让人开始面目可憎起来,不仅是对他人,还有自己。一面疯狂一面唾弃,一面自怜一面自利。

到最后,究竟是谁,能在塔尖上舞蹈?

古人云:“一叶障目”

又道:“一叶知秋”

叶,既是知性的壁垒又是认识的途径

我们或许会因为

一张图、一本小说、一部电影

而爱上一座城

而这,不过只是个引子

小印不过是在三千弱水中取了几瓢

在众多气质中独取一二

实在难以详尽

想来发现一座城的独有美感

始于你的亲自参与~

日本时尚美学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电影、绘画中令人欲罢不能的暴力美学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