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食早餐豆汁(不可错过的美食体验)

关于豆汁的记忆

记得许多年前来北京工作时,私下和同事们闲聊,其中一位北京本地的同事就坏笑着问起:“喝过豆汁儿没?”大家纷纷表示没喝过,于是这位同事赶忙推荐大家去尝尝,没喝过豆汁儿的人算不得地道的北京人!”

本来对美食十分感兴趣的我,这次犹疑了一下,因为这位同事此时此刻的表情,让我想起了在东北,哄骗第一次来游玩南方的小伙伴的情景。当时我们都会说“冬天室外的铁管是甜的,不妨舔一舔!”

虽然满是疑惑,但豆汁儿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略带神秘的印象,并生出了一场究竟的冲动,不过当时工作的繁忙,不多久便让我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直到后来陪来北京出差一位友人游玩,朋友说到想吃正宗的北京小吃,让我再次想起不妨去尝尝久闻其名的——豆汁儿。

便带朋友去了位于鼓楼附近的老字号馆子——姚记炒肝。点了包子,点了炒肝,自然还有豆汁儿。不一会菜就上齐了。近距离观察了下这碗灰黑色液体,与豆浆不同,豆汁儿除了表面一层类似油脂物质,下面十分清澈,除此之外还有一股淡淡的臭味,这下我就明白当初同事为何会对大家问询的目光,报之以坏坏的一笑。原来豆汁这味道,真是没谁了!

但既然点了豆汁,就没有不喝的道理,这点怪味丝毫难不倒我,于是我在友人惊诧的目光中大口喝下,起初确实在淡淡的酸臭味下难以下咽,但逐渐的里面泛出的淡淡酸苦味就开始刺激味蕾,喝到最后竟有一种舒爽感,脸颊也出了层淡淡的细汗,似乎并不难喝。这就是我关于豆汁的记忆,酸苦后有种清爽感,这也难怪古时候老北京人,常将其作为解暑佳品。

关于豆汁的历史

关于豆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追忆南宋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武林旧事》(见注释1)中,就有类似豆汁的记录:

杭州市肆摆卖的各种凉水有……椰子酒、豆水儿、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

其中的豆水和苦水很可能就是如今豆汁的雏形,而后随着辽金兴起,豆汁因其简易的做法,和不易变质的特性,在北方游牧民族中也开始流传开来。这也就无怪乎,为何满清旗人会回豆汁情有独钟了,因为对于他们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引用习惯。反倒是宋亡以后的中原地区,很多佳肴饮品逐渐消弭。其中也包括豆汁。直到满清入关,才再次兴起开来。

豆汁的原料是绿豆,是做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在制作绿豆粉丝时,需要将绿豆打成浆沉淀后,下层为淀粉,上层汁液舀出再次沉淀并煮熟,便是我们喝到的豆汁了。之所以会用绿豆做粉丝,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诸如现在的淀粉高产作为马铃薯(土豆)和番薯(地瓜)尚未被引进到中国,同样淀粉含量较高的绿豆,被用来制作粉丝等食材。

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见注释2)中记载,当时已经形成了绿豆与春谷、绿豆与葵、绿豆与葱等粮菜作物轮作复种。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对绿豆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说了这么多,不成想小小的一碗豆汁,也有如此漫长的历史,看似平凡的美食也有不一样的故事。下次如果有朋友来北京,想尝一尝地道的小吃时,不妨带她去老北京的早餐摊,点一块芝麻酱烧饼,配上胶圈,加一碟萝卜干,就着豆汁,的确很有老北京风味。

注释1:《武林旧事》成书于宋末元初,是作者周密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而写就的著作,全书共十卷,是如今研究南宋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注释2:《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