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发展过程(你知道关于相声的由来吗)

相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幽默、风趣、滑稽夸张的特点。一段好的相声作品,善于挑起矛盾,常常使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难怪人们常说,相声是“笑的艺术”。

相声最初萌芽于唐代。当时有一种叫“参军戏”的艺术形式它是由两个角色表演,通过滑稽的动作和幽默的对话来引人发笑宋代时,有些艺人专门在街头、集市上插科打浑、说学逗唱。这类艺术被称为“打砌”或“说浑话”。那些“说浑话”的艺人就是最早的相声演员。到了清代,北京的艺人们对民间笑话进行加工、理,创造出叫“暗春”的艺术形式。当时的演员并不露面,躲在布围后面学“口技”,故得名“暗”;“春”是“说”的意思。表演者以夸张的声音,模仿世间百态,来逗人取乐。由于口技是模仿万物之声因此人们将“暗春”又称为“像声”,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相声”此后,相声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来赞美真、善、美,讽刺和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很快就在全国流行开来,成为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

近代最早的相声艺人叫朱绍文。他在北京的天桥讲笑话,赚取一些小钱,以便养家糊口。后来,朱绍文又收了个徒弟,两人常在一起合说。于是,一棒一逗的对口相声出现了。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两人以上合说的群口相声。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