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出现最严重的大分裂时期(华夏民族必须遵守的三大)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延绵至今,而且保持了华夏民族血统的相对稳定和纯正。

华夏民族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先辈们历经千辛万苦也顽强地繁衍生存了下来,靠的就是代代相传的华夏“族规”。

成事之规:不屈奋斗,命由己造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起事时说:“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意思是壮士当为建功立业而死,不可窝窝囊囊死去,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为什么不能!

这句话之所以传颂千古,是因为背后承载的是一种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豪迈气概,是一种对命运不公的不满和对抗。

与其他文明把宗教及神鬼崇拜作为维系社会纽带的做法不同,我们华夏祖先恪守“自我奋斗”为社会发展及个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

中国人始终坚信,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来创造。

当所有中原大国之君都沉溺太平时,是秦王嬴政“内修守战之具,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西域偏僻之弹丸小邦,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之万乘大国。

终以日,金戈所向,万国俯首,自强的秦人实现了“序八州而朝同列”的七代帝王梦。

当所有江东文臣们抱头鼠窜,纷纷请降时,是周瑜一语定乾坤,西联刘备,北拒曹操。

献连环,施苦肉,使反间,用诈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秋神话。

尽人事,听天命;不成功,便成仁;不能建功立业,也要争个无悔!

华夏文明能屹立数千年,凭的就是这股劲儿!

这就是为什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成为华夏精神的一大代言。

为人之规:做真君子,达济天下

君子,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人格,是修养深厚、品格高尚的象征。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真正的君子,都会近乎严苛地要求自己,以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但是不会苛求他人,总是宽容厚道。

《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自己先端正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先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上面,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

“正己”是指一个人有很强的反省能力,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内自我修炼;“不求于人”是一个人对其他人没有控制欲,对外不去苛责。

君子凡事都要求自己先做好,以身作则,那自然能够感化他人,而且人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怨言。

正己,才能化人;仁者,才能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的理想道德和社会状态,所主张的爱的方式。

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彼此互相猜疑、提防、践踏,最后自己的利益蛋糕就只能剩下眼前的一块并越来越小,还要担心被别人抢去,想多吃就只能抢别人的。

长此以往,只能是多败俱伤,谁也落不着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其身”与“天下”就是华夏人的为人根基。

处世之规:遵规守则,有尺有度

《道德经》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无状之状”的自然。

其意思是,人法则于地,地法则于天,天法则于规则,规则法则于自然。

天地之间尚且有规法,何况人间。规矩和法则本身没有错,只是有大与小、合理与否之分。天地万物因为规法而井然有序,人世间也要靠规矩才能有条不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在社会立足,总有规矩要遵守。

上学有作息制度,上班有劳动纪律,开车有交通规则,排队有先来后到…

社会是如此,人的自身管理和人生轨迹也同样如此。

饮食作息要有规律,身体才能健康;心中抱着原则底线,做人做事才不会随波逐流、不择手段、没有下限。综合起来,人生路才能走得长、走得稳、走得远。

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则要有尺有度。

距离之间有把尺,交往行事要有度。既别冷漠疏远,也别过于亲密;既不能无原则的帮忙,也不能冷淡漠视。

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如果一直感情升温,一定会退温的,这是自然不变的规律。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和人的感情,清淡如水就好,这样的关系,能够维持的久。

如果一直形影不离,不断升温,那么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恐怕不会太长了。

淡淡相交,浅浅欢喜,聊得来,说得开,不掩饰,不累心,这是人与人相处最好的状态。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