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城门的历史(京城九座城门的来历)

各位看官好,我是南山舍翁,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很乐意为您介绍老北京的人、事、物以及传说和趣事。打今儿起,咱们聊聊老北京城的城门。这位说了,城门都没了,还聊什么呢?话不是这么说。作为中国人,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老北京城的故事,就是这浩如烟海五千年里的一部分,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就是对咱自己的尊重,横不能哪天一老外操着半生不熟的外普说:“爷们,想知道这老北京城里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旁的不说,作为北京人,脸上多多少少会一阵冷,一阵热。至少不能让老外问住呀,您说是不是?那咱们就先从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门开始吧!提起内城,就要简单介绍一下皇城、外城以及元大都。

聊天儿的时候,过去的老北京人常言:“可着四九城您打听打听...”。这“四九城”是什么意思呢?可不是四座城和九座城的意思,而是指皇城的四座城门:南面天安门、北面地安门、东面东安门、西面西安门。(紫禁城四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内城的九座城门:正南正阳门、正阳门东侧的崇文门、正阳门西侧的宣武门、正东朝阳门、正西阜成门、东北东直门、西北西直门、北面东侧的安定门和西侧的德胜门。

您说了,有内城是不是还得有个外城啊?有!外城是七个门,正所谓“内九外七皇城四”。外城并不是包围着内城,而是明朝嘉靖年间在内城的基础上,向南扩城,修建的七个城门。为什么要提起外城呢,因为到清末,老北京城已经固定为这二十个城门的形态。这是让您对整个老北京城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也好介绍内城这九座城门。这四座皇城门和七个外城门今天暂且不提,以后再做介绍。今天咱们说说这内城的九座城门。

老北京城

现如今,除了德胜门和正阳门的城门楼子还得以保留外,其余的城门皆已不复存在,只是保留了地名。您知道吗?内城的九座城门,在建成之初并不是叫现在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紫禁城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但北京城却早已存在,只不过明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而成。这元大都受佛教的影响,号称“哪吒城”,三头六臂外加两只风火轮,代表着十一座城门,示人以厉害,不可侵犯。

哪吒城,近于方形(明初时没有南面的一圈外城)

那么明代为什么要改为九门呢?是因为受阳数之极,九的“天数”的影响。皇帝的龙袍上要绣九条龙,紫禁城有9999间房子,九九重阳节,动于九霄之上等等。所以,内城被设计为九座城门(九座城门各有说道,以后会提及)。

元大都

先说南三门(哪吒的三头),正阳门(前门)、崇文门、宣武门。永乐年间改建北京城的时候,将元大都南城墙从现在的长安街的位置向南移到了正阳门的位置,为明朝早期北京城的南城墙。这新移建的南城墙设有三座门,是为南三门。当时移建完成后三座城门并没有改名称,曰为“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丽正门位于京城中轴线(以紫禁城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起点向正南正北辐射为直线的各个建筑)。明正统元年(1436年),英宗朱祁镇下旨修建京城九门,到正统四年(1439年)修建完成后,“丽正门”就改称为“正阳门”。而正阳门东西两侧各3里远的“文明门”改为“崇文门”;“顺承门”改为“宣武门”。这两座城门都曾建了城楼和瓮城。这就是前三门的由来。

正阳门

元大都时期,都城的正东和正西各有三座城门,共六座城门(是为哪吒的六臂)。正东曰崇仁门、东之北曰光熙门、东之南曰齐化门(注意这里的“化”不念huà,老北京口语念轻声huo。qíhuomén)、正西曰和义门、西之北曰肃清门、西之南曰平则门(注意这里的“则”不念zé,老北京口语念轻声ze。píngzemén)。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定都,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毁了元大都皇宫,同时废除了东西两侧的两座城门:光熙门、肃清门。将北城墙向南移,南移后,北城墙东侧的“安贞门”改为“安定门”、北城墙西侧的“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安贞门”和“健德门”是哪吒的风火轮)洪武二年(1369年),改东城墙里的“崇仁门”为“东直门”、西城墙里的“和义门”为“西直门”。

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时,齐化门和平则门名称未变,直到正统四年(1439年)才将“齐化门”改为“朝阳门”、“平则门”改为“阜成门”。

今天聊了这么多个门,您就记住喽,明代早期的京城是根据元大都改建而来的,由十一门改为九门。要么清代怎么有“九门提督”这么个官职呢。而且还有个规律,那就是对称。正阳门在中轴线,东西两侧的崇文门和宣武门对称;朝阳门和阜成门对称;东直门和西直门对称;北面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对称。

得,今儿就聊到这儿,下回咱们聊聊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欲知老北京城门之事,请关注【南山舍翁】,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