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高校师范生师德的培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边疆民族高校师范生师德的培养?中国青年报“洮河诉说着,诉说着红色的故事;莎姆跳动着,跳动着亘古的脉搏……”不久以前,古朴的卓尼民歌在羲皇故里天水唱响,这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精心打造的民族歌剧《红色卓尼》首次走向全省舞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边疆民族高校师范生师德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边疆民族高校师范生师德的培养

中国青年报

“洮河诉说着,诉说着红色的故事;莎姆跳动着,跳动着亘古的脉搏……”不久以前,古朴的卓尼民歌在羲皇故里天水唱响,这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精心打造的民族歌剧《红色卓尼》首次走向全省舞台。

“以前从没接触过,来到甘南,加入《红色卓尼》剧组,才有机会了解这段动人的红色往事。”王欢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舞蹈专业的学生,加入《红色卓尼》剧组后,她多次深入红色旧址,了解历史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再现历史。

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近年来积极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构建大学生思政大格局。

红色基因代代传

歌剧《红色卓尼》讲述了8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甘南卓尼境内,卓尼土司开仓放粮营救工农红军的故事。通过大量搜集资料、走访故地故人,王欢对卓尼土司的红色故事有了更多了解。“要珍惜大好时光,刻苦钻研专业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

“红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魂,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将激励全校师生继承先烈革命意志,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杨士钰介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积极挖掘周边地域红色革命文化,以爱国主义基地建设为抓手,每年组织师生党员到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卓尼土司历史陈列馆、苏维埃政府旧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

除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该校还立足民族高校实际,注重中华民族传统一体多元化教育。学校建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课程,设置文学与艺术、社会与历史、数学与科学、政治与经济、语言与能力等5个模块的课程,强化国家认同和主体文化认同。

该校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家国情怀。每年有一大批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农牧村、中小学、社区、企业,将自己所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服务学生成长,育人细无声

“进驻书院以来,西藏的学生学会了安多方言,南方少数民族学生也知道了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

该校探索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实行书院院长负责制、导师制和导生制,实现“专业教育学院制,生活教育书院制”,营造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一个楼宇(社区)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活动的育人环境。自2013年第一所书院成立以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10个系7000多名学生相继进驻书院学习生活。

加强学生自律,推进学生自治是该校书院管理的一大特色。书院设分团委、学生分会和学生自律委员会,负责、管理书院团学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每个入住书院的院系选配一名专职辅导员入住公寓,负责书院内本系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指导团学工作和社团活动。书院还成立学生党员活动小组,以党员寝室为示范,向全部寝室深入推进,形成良好的学生宿舍卫生、安全、进取和自律的文明氛围。

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也是书院创新之举。书院建立读书小组,由导师确定读书主题、阅读书目和读书计划,读书内容以中国文化经典选读、经典名曲欣赏、经典名画欣赏等为主,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定期导读和举办读书沙龙,学期末进行总结和讲评,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这有效释放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实现了多元文化、各学科门类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同时,在书院管理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大学生思想引领,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还积极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先后建成“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大型民族团结浮雕景观墙、民族团结园区、民族风格亭台走廊及楼宇以及民族工艺传习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馆等。该校设置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形成了“民族团结、薪火相传”文艺汇演、少数民族服饰展、各民族“共创中华‘和谐杯’知识竞赛”等一批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科学生活观引领校园新风尚

“民族地区的学生多、农村牧区的学生多、社会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多、不适应现代文明生活和城市集体生活的学生多。”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该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方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门提出对学生进行科学生活观教育的概念,旨在通过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朴素的生活习惯、友爱的生活风尚、严明的生活纪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科学生活观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该校制定了《大学生科学生活观教育指导方案》《大学生科学生活观践行细则》,从大学生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个人道德、社会公德、他人和自身安全行为等方面规定了科学生活观教育的内容以及奖励与惩戒举措。

围绕科学生活观教育,该校还在第二课堂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通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大型经典诗文诵读会等活动,传承民族文化,营造书香氛围。

自科学生活观教育实施以来,校园悄然发生着变化。“铺张浪费的人少了,违规违纪的人少了,文明礼貌的人多了,团结友善的人多了……”围绕立德树人核心,构建大思政格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政育人细无声,重塑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杨卓玛说,办学30多年来,该校已经培养了两万余名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合格人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马富春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