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旅游常识
美食常识
日常常识
教育常识
数码常识

    搜一搜

首页 > 日常常识 > 昊天大帝与道教(民间祭祀三皇五帝之颛顼黑大帝起源与来历文字阅读)

昊天大帝与道教(民间祭祀三皇五帝之颛顼黑大帝起源与来历文字阅读)

    发布时间:2023-03-18 10:38:19   浏览次数:0    

颛顼(约公元前2342年-约公元前2245年),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河南濮阳)。《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颛顼是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是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中文名:

颛顼

别称:

黑帝、玄帝

性别:

男

本名:

乾荒

出生地:

若水之野(蜀地)

逝世日期:

约公元前2245年(颛顼78年)

主要成就:

和九黎、始置九州

所处时代:

中国上古时期

民族:

华夏族

封地:

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

亲族:

祖父黄帝、父亲昌意

在位年限:

前2322----前2245年

称号:

帝颛顼

地位:

被后人尊为帝,列入五帝

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2342年(少昊53年)

字号:

高阳氏

所处文化层:

河南龙山文化时期

都城:

穷桑、商丘、帝丘

在位年限参考:

三皇五帝年表

配偶:

女禄

陵墓:

颛顼陵、颛顼墓

主要作品:

【承云】

1.人物生平:

《一》圣德之名

颛顼的母亲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

五德始终说成型于战国时代,所谓“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很明显属于后人根据部分史前历史按照当时时代的需求进行表述。帝颛顼以帝丘(河南濮阳)为都城,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他即位后,严格遵循轩辕黄帝的政策行事,使社会安定太平。

颛顼存在的年代与五德始终说成型的年代相差千年之久,尤其在上古的史前历史极度缺乏文字记载,就这一点上来说,水德、玄帝之类的说法,值得怀疑。不得不感到遗憾的是,在龙骨作为药材的年代里,有不计其数的可能涉及到史前文明的孤本龙骨都已经被先人吃掉,遗失的历史恐怕难以寻回了。

《二》共工之战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主管水利。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共工手下有两个恶名昭彰的神: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残酷贪婪,专以杀戮为乐;另一个是长的凶神恶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家伙。

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他的部落在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共工氏的人说话好听的很,但做起事来邪僻,表面上恭敬,实际上无法无天。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生的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只是碍于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暂时隐忍为上。伏羲离去后,华夏之民尊奉女娲,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华夏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忍无可忍,决定引领华夏之民铲除共工。

在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河南北部)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氏部落为了自己一己之利修筑西岸河堤,将大水引至东部河堤。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大帝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发动群众,讨伐共工。双方大战于澶渊(濮阳西)。最终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统一华夏。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轩辕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像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借以改变社会现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鬼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三》制定历法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 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

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颛顼历》有两大特点: 一是其时秦政权尚僻处于雍州,不与诸侯各国交往。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视秦国,所以它实行的历法,直到秦统一天下后才推行全国。但又汉行秦历,才使《颛顼历》一跃而奉为历法“正统”。二其时古四分历理论已非常成熟,所谓《颛顼历》,只不过是月建有差,历策却仍是一个师傅下山的“畴人” 用古四分历方法拟订的。由于前367年夏历十一月初一日干支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历推步而出,而《颛顼历》历家又称之为“乙卯元”可知,《颛顼历》不过是“古四分历”或迳是《殷历》的一支而已。关于此两历关系中的“正统”问题,实在是要与历史的看法来个“否定之否定”。

《四》创制九州

《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史记》上说他统领疆域“北至幽陵(河北、辽宁一带),南至交趾(广东、广西、越南一带),西至流沙(甘肃一带),东至蹯木(东海),”极其广大。

《五》作曲承云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2.家族成员:

祖父:黄帝

祖母:嫘祖

父亲:昌意

母亲:蜀山氏曰枢

妃子:邹屠氏、胜濆氏

子:颛顼有传世之子二十四人,名老童、伯服、中骗、驩头、淑士、三面、季禺、魍魉、虐鬼、小儿鬼、穷鬼、梼杌、穷蝉、苗民、苍舒、敳颓、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称等。

3.人物轶事:

《一》争位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轩辕氏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帝颛顼践帝位后,共工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共同反对颛顼。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

帝颛顼闻变,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几个来回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连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二》改革

传说在轩辕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师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

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绝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颛顼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引。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黑龙江,南到岭南。东到东海一带。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三》神人

颛顼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有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传说中,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后就决心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不分胜败。颛顼便上天求女娲帮忙。女娲借来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从此这里有山有水,林茂粮丰,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颛顼在当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可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沉下水去,随后,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4.人物评价:

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轩辕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5.史籍记载: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大戴礼·五帝德》

《列子·汤问》

《山海经》

《左传》

《吕氏春秋》

《淮南子》

6.后世纪念:

《一》颛顼陵

颛顼、帝喾二帝陵位于河南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土山之阳,人称“二帝陵”。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米。颛顼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53米,高约26米;帝喾陵略小且居后两米。专家分析,这种长辈陵冢大、晚辈陵冢小;长辈陵位趋前、晚辈陵位趋后的殡葬方式,正好印证了颛顼帝“长幼有序”的道德伦理。二帝陵园从下至上有御桥、山门、庙院、陵墓、碑林及纵横其间的甬道,占地面积350多亩;陵墓四周有围墙,称“紫禁城”。

《二》颛顼墓

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轩辕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商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颛顼墓是真是假,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 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鼓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

7.学术研究:

《一》颛顼墓

聊古庙遗址曾有颛顼墓,颛顼是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是挖掘聊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聊古庙位于今聊城市城西北约8公里处,传为祭祀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所建。其历史悠久,传闻甚多。

聊古庙原为颛顼庙。《大清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在东郡(聊城县秦汉时属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清康熙年间,聊城人邓钟岳状元到此一游,书写“聊古庙”匾额一方悬于庙门。从此,“聊古庙”之名更是闻名遐迩。

《二》颛顼与医巫闾山

颛顼大帝与医巫闾山以及玛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3年,唐伟在雅昌艺术网撰写《论玛瑙与玉的关系》一文,详细论述了黄帝之孙颛顼是一位头戴玛瑙饰物的大帝,这位大帝依靠玛瑙制成的箭镞,战胜敌手共工,而他的葬身处则是医巫闾山即《尔雅》中记载的“医无闾”。

《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海外北经》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内东经》也说:“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学者艾荫范根据古语音学判断,认为“附禺”、“务禺”、“鲋鱼”都是“无虑”的音转,推断颛顼大帝所葬之地就是现在的医巫闾山。在汉代称作“无虑”,今北镇市附近,汉代时称“无虑县”,即是由医巫闾山得名。持相同观点的学者还有冯立民、王哲等。

《尔雅》之“医无闾”、《淮南子》之“医毋闾”,与“附禺”、“务禺”、“鲋鱼”一样,均系“无虑”转音,又与“珣玗琪”一样“皆东夷语”,这种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是周代时占据阜新地区的东胡人和山戎人的语言。

《山海经》中描写颛顼葬地“附禺之山”,有多处提到了美玉,颛顼的“颛”本义为“圆头胖脑”,而“顼”字从“玉”从“页”,“玉”指“玉胜”,即玉制的发饰品,“页”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头戴玉饰品者”。

因此唐伟认为“颛顼”这个名字,本身构成一种佐证,而玛瑙便是《尔雅》所说的“珣玗琪”,从另一侧面对艾荫范、冯立民、王哲等学者“颛顼大帝葬于医巫闾山”的学术推论,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知黄帝之孙颛顼大帝是一位头戴玉饰品的圆脸君主,东夷在其管辖范围内,他所戴的头饰,材质即是阜新玛瑙,即东夷当地语称“珣玗琪”,“珣玗琪”真正的产地就是今天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三》颛顼与玛瑙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之“释地”篇中,曾经记有“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东晋郭璞对“医无闾”、“珣玗琪”注释称“医无闾,山名,在今辽东。珣玗琪,玉属。”

章鸿钊《石雅》指出:玛瑙“奉天锦州产者,俗称锦州石。《尔雅·释地》云‘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后汉书·东夷传》云‘扶余挹娄出赤玉’殆皆指此。”章鸿钊认为《尔雅》中的“珣玗琪”、《后汉书》中的“赤玉”都指的是“玛瑙”。

栾秉璈在《古玉定名探析》一文中,根据章鸿钊的观点,并经过他的查实,得出结论认为:东晋郭璞所说“辽东”不是近代的辽东,而是战国到三国魏、晋及十六国、南北朝(北齐)时期的“辽东郡”。那时辽东郡辖地主要在今辽西,包括东晋郭璞注解的医无闾山,也就是现今从锦州到阜新的医无闾山。医无闾山,在辽宁省中部,大凌河以东,位于火山岩地区,以产“锦州石”(玛瑙)闻名。由此,“医无闾之珣玗琪”与赤玉、锦州石或玛瑙有关,而同岫岩闪石玉没有关系。

栾秉璈强调“珣玗琪”同岫岩山石玉没有关系,是因为部分学者将古代辽东,当成了如今的辽东地区,所以才会误认为“珣玗琪”是指岫岩玉。

《尔雅》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学者考证其成书时间不会早于战国,不会晚于西汉初年。玛瑙以“珣玗琪”的文字,出现在《尔雅》这样早的一部古籍中,而“医无闾”(《淮南子·墬形训》称“医毋闾”)据栾秉璈以及多位专家学者考证,即如今锦州境内的医巫闾山,距阜新市34.8公里,众所周知,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

学者考证称,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辽墓中出土的玛瑙酒杯、玛瑙围棋、项链等,质地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令当今艺人惊叹。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

《清实录》中“宫廷琐事”载:阜新玛瑙行业“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相传清代宫廷摆设的雕件及所用的玛瑙饰物大多数取材于阜新,甚至加工于阜新。

阜新玛瑙质地优良,不仅色泽丰富,纹理瑰丽,正是像《尔雅》中所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

“珣玗琪”是什么意思?《说文·玉部》解释称:“医无闾之珣玗琪,《周书》所谓夷玉也。” 段玉裁注:“珣玗琪合三字为玉名……盖医无闾 、珣玗琪皆东夷语。”《书·顾命》则记载玉有“大玉、夷玉”,孔颖达疏引汉郑玄之语解释道:“大玉,华山之球也;夷玉,东方之珣玗琪也。”这里的“东夷”、“东方”,都是相对周而言。

由此我们可知,玛瑙古称“夷玉”、“珣玗琪”。

医巫闾山是当时出入阜新的必经之地,所以被当成了“珣玗琪”的产地。

至此我们有了一条非常清晰而符合逻辑的思路:阜新玛瑙在颛顼时代即被开采出来,成为颛顼古族历代君主头上的玉饰品,到了周代,阜新玛瑙进入周王朝管辖地区,成为备受周天子及贵族们喜爱的“夷玉”,被记录进《周书》,红色的“珣玗琪”即今天阜蒙县老河土乡甄家窝卜村的红玛瑙,被称为“琼”、“赤玉”,成为周天子祭祀天地礼仪活动中,献给南方神明的“赤璋”,被记录进《周礼》,而孔子一生尊崇周代礼仪,所以才会对《周书》和《周礼》中记载过的玉极其推崇,才会以玛瑙的种种特征,来表达出君子美德,才有了他关于玉之“十一德”的重要讲话。

除了阜蒙县老河土乡甄家窝卜村的红玛瑙,梅力板村前山的绿玛瑙以及水胆玛瑙都是阜新玛瑙中的珍贵品种(有学者认为“玉液琼浆”是指水胆玛瑙中的天然水),这些被东胡人和山戎人称为“珣玗琪”、周人称为“夷玉”的阜新玛瑙,在汉代时仍然被收录到《淮南子·墬形训》中:“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闾之珣玗琪焉。”

到明朝时,刘基即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在其诗作《歌行·二鬼》中还写道:“手摘桂树子,撒入大海中,散与蚌蛤为珠玑,或落巖谷间,化作珣玗琪。”这首诗歌说的是桂树子入海化为珍珠,落入山间则化为“珣玗琪”,而中国民间一直将天然珍珠与玛瑙相提并论,有人分析称古人之所以经常将珍珠与坚硬耐磨很难加工成型的玛瑙作为珍稀之物相提并论,是由于在许多时候大而圆的天然珍珠产量有限,难以得到的缘故。

刘基的诗词,进一步明确了“珣玗琪”就是玛瑙的古称。刘基诗词中为何珍珠与玛瑙都是桂树子化生而成,唐伟认为这与月亮及其象征物月桂有关,古人因珍珠、玛瑙都是闪光的宝物,欣赏它们的同时,想到天上的月光,进而想到了月中的桂树,除桂树,蟾蜍也是月亮的一个象征物,有趣的是,在阜新查海遗址中,有一只陶器上画有蟾蜍形象,艾荫范先生认为此蟾蜍的形体,“同商代铜器上‘大’组合文 字(郭沫若读为‘天’)神似”,分析认为就是商奄的“奄”字.表示以蛙为图腾的人群.即共工族及其后人。

《四》颛顼与玉龙文化

西汉《淮南子》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记载的这段故事,就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怒触不周山”神话,其背景是共工与颛顼帝之间的战争。

史载,颛顼帝号为高阳氏,“东北方部落之宗神”,许多旧籍上都说他 “以水德王天下”,“死为北方水德之帝”,列为五帝之一,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昌意之子,其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瑶光即琼瑶美玉之光,可知古人记载下的颛顼帝,天生就与玛瑙有着不解情缘。

颛顼帝二十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颛顼做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对东北亚、美洲的古代文明都有重大影响,从他执政的特点来看,是一位把各项制度设列清晰的智慧型领导,正是孔子“十一德”中“缜密以栗,智也”的典型人物。

颛顼文明在上古天文、历法上有高度造诣,它对水利、农业也有大贡献,它的一个分支族系在中原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而且上古许多民族都是它的分支。历代史学典籍和学者一直把颛顼文明的起源定位于山西、四川、河南、安徽和浙江。艾荫范先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以考古、神话、民俗、语言、文字诸学科互相参证,提出这一文明起源于辽西,它的考古学背景应是红山文化及前红山文化,并与阜新查海遗址渊源甚深。

颛顼治下的北方古族群对华夏文明极有贡献,并且创造了玉文化和龙文化,阜新市查海遗址已发现了长达19.7米的石堆龙,据测定距今7000至8000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在详细考察查海出土文物后,认为此系“中华第一龙”,阜新是“玉龙故乡,文明发祥”,。艾荫范先生认为阜新查海“玉龙文化”属于颛顼古族的文化遗存,在“颛顼之墟”界域之内。屈原《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正说明了南方的楚人信奉的上帝颛顼远处北方,这说明楚人原居北方,也是颛顼古族的成员,后来才前往南方的,而《晋书》中所记载的颛顼之墟的“墟”(故地、遗址的意思),其位置就在阜新、朝阳一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出土发现由大小七枚相叠组成的菱形玛瑙套玦,最大的外径7.4厘米,内径5.3厘米,肉厚0.6厘米,最小的外径4.4厘米,内径2.6厘米,肉厚0.6厘米。玦,是开有缺口的环形玉器,最早发现于距今8000—10000年的新石器早期的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早期的玉玦普遍像算珠一样浑圆。到距今约5000—5600年的红文文化时期,玉玦发展成兽形玦,亦称玉龙。笔者认为,菱形玛瑙玦通体扁而薄,有棱角,器形单一。无论发现于何地,器形基本一致,甚至后来的骨玦也与玛瑙玦相似,这说明菱形玛瑙玦产生于当时最庞大的北方古族群,其首领自然是非有着“东北方部落之宗神”身份的颛顼不属。

学者冯立民认为,黄帝一系最初是从辽河流域起家的,后因气候恶劣等原因,不断南迁,才迁到了中原与南方地区,这种迁徙并非单方向的,有人南迁,也有人北返,4000多年前,颛顼曾统率大军杀回故土辽宁,并将当地分布散乱的红山人部落予以整合,颛顼还将自己的儿子分布于东北各地,形成了后来的东北夷,中华民族的血缘基因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初步形成的。

在阜新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玛瑙制品中,有一些是玛瑙镞,如此利器必定运用于上古时代的重大战争中,包括颛顼与共工两位大首领之间发生的殊死搏杀。还有一些玛瑙刮削器,是制作木类弓箭的工具。

颛顼是黄帝之孙,共工的出身也非等闲,《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说明共工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他是一位水利方面的专家,水战是其强项,而其势力范围迅速扩张,直逼颛顼故乡,双方因而进行了一决生死的海域大战。

唐伟推测,颛顼大帝曾经在锦州渤海湾彻底打败了以蟾蜍为图腾、善于水战的共工族人,而他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用玛瑙制作箭头。

共工船队进逼之际,受海风影响,颛顼用玛瑙削刮器制作的竹木类弓箭,已经无法抵抗敌人大军压境,而玛瑙镞此刻开始大显神威,共工被这种射程远、杀伤力强的武器打得一败涂地,才会“怒触不周山”。

所谓“不周山”,历代学者考证很多,一直没有定论。唐伟认为,“不周”也是一个“东夷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今蒙古语中有词汇发音为“baidag”,这个古老的词汇翻译成汉语有“全部”的意思,满族语言沿用了许多蒙古语汇,并在清代译用为汉语,“baidag”就曾经演变成“博周”一词,语意上仍然承袭有“全部”之意,今译为“犹遍及”,如清代魏源《皇朝经世文编》“叙”中称“先王以之备蒙诵,知民务,集群虑,研几微,究中极;精极蜎蠖不为奥,博周伦物不为末”, 魏源文章中的“博周”,即源于东夷古语音“baidag”,也就是《山海经》中的“不周”。

“怒触不周山”是表现了共工被玛瑙镞打坏了进攻的战船后,被迫在渤海湾内紧急寻求岛地登陆,进行修整和躲藏,因为要防止颛顼大帝的追捕,所以开始东游西靠,四下逃亡,附近海域内有数的几座岛屿都有登陆,而颛顼大帝也必然派人全面搜索各岛,所以会有“baidag”意思“全部”的东夷语汇出现,写到《山海经》中就成了“不周”。

古籍记载共工还是被俘获并流放,共工最后躲到了哪座岛上被俘的,笔者认为就是现在的笔架山,笔架山虽然被人说成是因形似笔架而得名,但笔者实地看过,一点也不像笔架。“笔架”发音接近“不周”,应该最初也来自“baidag”的音,后来受国内其它“笔架山”影响,才起了如今的名字,而且锦州这座笔架山落潮时,会出现海中“天桥”奇观,共工率领残兵退守于此时,正赶上落潮,颛顼大帝引兵直接就能抵达岛上,可以顺利将其抓获。

并且这座笔架山“两长一短”的山峰外形,也如同被撞倒了一段,与某些学者将“不周”解释为“不周全”的观点竟无矛盾,且与神话故事的情节也极度吻合。

锦州笔架山,应该就是上古传说中的“不周山”。

玛瑙镞让共工大败亏输,保全了自己的家邦和子民,颛顼因此对玛瑙极有感情,所以才会居帝位时头戴玛瑙饰品,以至后人大都不称他“高阳大帝”,而按外表形象亲切地称为“颛顼”——意即“圆头胖脸、头戴玛瑙的英年领袖”。

颛顼大帝希望自己可以永久守护着那些为他赢得胜利和荣誉的宝贝玛瑙,绝不允许外族人抢去一星半点。死后他葬入医巫闾山,当时那正是从锦州进入玛瑙产地阜新的咽喉要地,即便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仍然用灵魂守卫着他深爱的故土和那里瑰丽的宝藏。

,

  • 上一篇:194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哈首任总统-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文章阿拜的精神遗嘱)
  • 下一篇:韩国传统文化在哪里(韩国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不光是节日)
    热门推荐

    装修促销的技巧(卖场节日促销力度冷热不均)

    2023-03-17

    晒伤后注意事项

    2022-11-28

    68美元网购二手设备,竟有美军收集的2600多人生物信息?五角大楼:请归还!

    2023-01-29

    中华民族最辉煌史(中华民族简史)

    2023-03-03

    运河和水城的故事有哪些(德水安澜的来历与含义)

    2023-03-06

    怎样幼小衔接更科学(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2023-02-17

    黄瓜面膜怎样制作

    2022-11-28

    世界杯每个球队介绍(全民沸腾的世界杯落下帷幕)

    2023-03-11

    手脱皮缺什么维生素

    2022-11-28

    夏天防晒霜用什么指数的比较好

    2022-11-28
    热门标签

汉族有民族服装吗(汉族为什么叫汉族)

所有的节日(欢乐的节日)

怎么样能快速生发 最有效的生发方法

去除黄褐斑的小偏方 去黄褐斑的简单有效方法

有哪些明星说的土味情话(用土味情话撩了半个娱乐圈的她)

湖南省第7届艺术节在哪举办(第五届湖南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启幕)

白醋祛痘的小窍门

麻江附近旅游景点有哪些(邂逅潞江览世界名山)

阳江新冠疫苗第四针及吸入式疫苗接种点汇总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连云港的特色有哪些(体验民风民俗感受传统韵味)

蛋清面膜怎么做

民族舞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关于民族舞的小知识)

蒸脸器的最佳使用方法

金屋藏娇跟谁有关(金屋藏娇的由来你知道吗)

防晒指数那些数字你都会看吗

美白针能维持多久

绵阳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吸入式疫苗 绵阳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沈阳音乐学院合唱专场音乐会(沈阳音乐学院古韵流芳)

带有腊八粥三个字的腊八节祝福(过民俗学汉字聊聊腊八节)

瑜伽祛痘五分钟效果好

鼻头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白醋洗脸有什么好处

淋巴排毒有用吗

乳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天气热脸上长痘痘怎么回事 天气一热脸就长痘痘

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20个字(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

脸上突然在长斑怎么办 脸上长斑怎么办

包拯死后张龙赵虎结局(包拯的四大卫士)

上博开馆时间安排(上博举办特展喜迎农历庚子鼠年)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端

    桂ICP备2021005363号Copyright © 2011-2022 小惠常识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