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太漂亮了(带你了解56个民族中的哈尼族)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春,是民族文化的富集之地。在全县3096.86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哈尼、彝、瑶、傣、拉祜等少数民族,全县辖9个乡(镇)21.5万人,其中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属全国县市级哈尼族人口比例之最。 绿春是中国130多万哈尼族文字标准音所在地,境内的阿罗欧滨,因都玛简收的美丽传说,而成为国内外哈尼族普遍认同的原始宗教圣地。因此,这个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的哈尼山乡,正如她美丽的名字“绿春”一样,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族文化,都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从而形成了绿春别具一格的哈尼文化生态县。 绿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哈尼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最富特色。生活在绿春的哈尼族,因居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服饰等差异,又分为哈欧、白宏、期弟、卡多、腊咪、西摩罗等支系,每个支系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差异,构成了绿春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绿春的哈尼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绿春,阿罗欧滨文化对哈尼族的影响根深蒂固。被称为哈尼族原始宗教圣地的阿罗欧滨是地名,在绿春县城东部的分水岭原始森林一带,是世界哈尼族民间传说的“遮天大树”遗址和叙事长诗《都玛简收》的发生地。阿罗欧滨文化对哈尼族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等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哈尼族的文化母体,涵盖了哈尼族的农耕、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礼仪习俗、宗教、天文历法等。阿罗欧滨是哈尼族心灵的家园,它的影响不仅渗透到国内的哈尼族,还远及东南亚一带的哈尼族,每年祭祀阿罗欧滨的活动构成一系列的绿春本土民族文化。 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的日子,生活在绿春县城附近的十二个哈尼族村寨都要共同举行祭祀阿罗欧滨的活动。那天,对于生活在绿春县城梁子上的十二个哈尼寨子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值得纪念的日子,整个祭祀活动在庄严、肃穆中举行,对参加祭祀活动的人也有严格要求,祭祀主持人只有该县大寨村的“咪谷”(龙头)才有资格,其它十二个村以本村的“咪谷”为领头,带2至3人代表本村参加,凡参加祭祀阿罗欧滨活动的人,要求必须家史清白、夫妻齐全、五官端正、健康等。祭祀时用1头肥猪(公),2只鸡(公母各一只),1只公鸭以及茶水、酒、猪鸡肉、米饭等作祭品。祭祀那天,除那头猪外,其它所有的祭品都要在阿罗欧滨吃掉。祭祀完后,把那头猪,分成十二份,由代表本村的“咪谷”背回村里,然后把它分到每家每户。那天,生活在绿春县城附近的十二个哈尼族村寨共同分祭品,成百上千的人共同尝祭品,虽然每家只能分到手指宽的一片猪肉,但大家对尝了祭品来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能带来好运深信不疑。一个民族的一个祭祀活动,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如此深入人心,只有在绿春这片土地上,才能滋生出如此的节日。祭祀阿罗欧滨主要是为祭祀有恩于哈尼族的美丽姑娘都玛简收,及其给哈尼人赐予生命之源的阿罗欧滨神山神林,祭祀向哈尼人提示年轮节令的那棵遮天大树王。 对祭祀阿罗欧滨,在哈尼族地区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传说:远古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哈尼族女子“都玛简收”,因逃婚四海游历,走遍了哈尼地方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和歌谣。一天,简收姑娘拄芦苇拐杖孑身来到东仰(绿春)阿倮欧滨,这时,简收又饥又渴,她把芦苇拐杖插在泉边伏身饮水,当她喝饱水起身拔拐杖时,却怎么拔也拔不起来,芦苇拐杖瞬间长成了遮天大树,简收姑娘顺大树升了天。从此,哈尼地方日月星辰不见了,大地漆黑一片,哈尼人不知了年月日,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也不能把那棵树砍倒,后来是通过都玛简收的神示,才砍倒了那棵遮天大树,哈尼地方重见了天日,万物又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时人们叫白天,星星月亮出现时叫夜晚。哈尼地方有了白天和黑夜,但还没有年月日。人们根据砍倒的遮天大树有十二条树根,定一年为12个月;树枝有三十枝,定一月为30天;树叶子有360片,定一年为360天。从此,哈尼族有了自己的历法。大树砍倒后,树根遗址处冒出十二股泉水,十二股泉水流向十二方,哈尼人沿十二股泉水流经的地方生息繁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众多的民族节日构成了绿春独特的哈尼文化。忙完了田地里的活计,农作物在拔青,村头的大青树上,蝉在鸣叫,又是一个哈尼六月节。六月节在哈尼语中叫做“矻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集民族原始宗教、娱乐活动为一体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六月第一轮属猪日,一般休息3—6天。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杀一头牛或猪作祭品,村脚立磨秋、架秋千。“六月节”是哈尼族为祭祀“俄咀阿培”(哈尼族传说中的一位仙人)和本家祖宗的活动,以感谢“俄咀”保护哈尼山寨,庆贺哈尼人同野兽斗争的胜利,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哈尼族在“石乞扎扎”节的第二天有背“圣水”的习俗。这天凌晨当公鸡头鸣,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或姑娘背上竹桶,点起火把到水井争先恐后“抢圣水”,用“圣水”洗祭祀供品、煮祭祀米饭。哈尼古歌唱道:“节日杀牲献俄咀,儿孙未尝祭祖宗;公鸡脚不净用圣水洗,母鸡嘴不洁用圣水冲……”。这反映了哈尼人崇拜祖宗的虔诚心理。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会聚在村脚,坐磨秋、打秋千、摔跤、歌舞作乐。村村寨寨杀鸡杀猪邀来四方亲朋好友同欢乐。 秋季过后,到了冬季,田野在静静的生息。冬天里的哈尼山寨,又迎来了一个最隆重的节日——哈尼“十月年”。“十月年”哈尼人称“称拉干通”或“张苔苔”,是哈尼族辞旧迎新的年节,其意义同汉族的过春节。按哈尼族历法习惯,农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年节一般从农历十月第一轮属龙日开始至属猴日结束。节日期间,山寨打扫得干干净净,请已嫁的姊妹携儿带女回娘家,邀其他民族亲朋好友来家做客。人人身着崭新的节日盛装,鼓声终日不停,妇女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敬献天地和祖先,摆设盛大的长街宴。年轻男女赶场聚会,谈情说爱,或在郊外平坦的草坪摔跤,对歌作乐。哈尼十月年最热闹的是唱酒歌、跳乐作舞。整个十月年,能歌善舞的哈尼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老年人和中年人围座在丰盛的年宴边,边饮边唱酒歌,常常通宵达旦。神话古歌在年宴边一遍又一遍复述着,由此,将相距千里、上下千年的历史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年轻人敲响狂欢的鼓声,唱起动听迷人的小三弦,中年人跳起欢乐古朴的乐作舞“作依……作依…….”,一人起头百人应和,呼声一浪浪,人群舞步一圈圈,尽情地唱啊、跳啊!十月年,整个哈尼山寨充满了幸福欢乐的气氛,欢声笑语伴着浓郁醉人的焖锅酒香味飘溢在蘑菇屋中,飘溢在整个山寨上空。 “十月年”的前一天属兔日是除夕日,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辞旧岁。晚上点油灯、烧香到天明,表示哈尼人家香火不绝,迎接祖宗回家过年。凡是男人必须彻夜守岁,当公鸡头鸣,鸣火枪声,鞭炮声一阵接一阵,以示迎新年。属龙日是初一,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煮汤圆,设年宴祭祀祖宗迎新年。祭品是茶水、酒、精肉、米饭各一碗,由女主人主持。用小蔑桌摆放,再置于堂屋“神龛”上,全家人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磕头,以示来年祖宗保佑,五谷丰登、粮食有余、人丁兴旺、男女成家、牲畜满厩、财源茂盛。属蛇日是初二,是出嫁的姐妹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天,通往村与村的山路上走来一群群穿着新衣、牵着儿女的姐妹,她们背着装满糯米粑粑、酒、肉等礼品的竹箩回娘家拜年,分别到娘家和同宗亲属家磕头,送糯米粑粑等礼品。娘家也要特意设丰盛的宴席款待。她们回去时,娘家要回送糯米粑粑、蛋(有条件的送小雏鸡)之类礼品。 除此外,哈尼族比较隆重的节日还有“祭寨神”,哈尼人称“昂玛突”或“昂玛翁”。“祭寨神”是哈尼族以村为单位一年一度传统的祭祀活动。“昂玛”意为寨神,“翁”或“突”,意为祭祀,以祈求寨神保护村寨安宁,人畜安康。哈尼支系繁多,祭寨神时间各异,绿春哈尼族祭寨神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十月年后)或正月(春节后)第一轮属牛的日子进行。祭品是猪、鸡。祭寨神活动由“咪谷”主持,“咪谷”亦称“昂玛阿波”,是全村人推举的。“咪谷”必须是家庭清白(没有非正常死亡的家庭或未被蛇咬过的人)、夫妻齐全、五官正、品行正并通过鸡骨卦占卜,卜得吉卦的人才能当。寨神林,一般选在寨子背后,指定一棵树杆挺拔、苍劲的大树作为寨神树。祭寨神这天,“咪谷”和两个助手到寨神树下杀牲祭神,猪肉家家户户都分一份,作为家庭祭礼祖宗品。家家户户都做彩蛋,作为“昂玛”礼品,既按家庭人口分,又赠送来宾。祭祀寨神完毕之后,全村人各自带上酒食、餐具,到寨神树下摆宴,每家一桌,从寨神树下摆到村中。长长的宴席象长龙,俗称“长街宴”,哈尼人称“昂玛机扎扎”,借以向咪谷敬酒,求咪谷赐福,保安康。席间宾客云集,男女老少尽情欢乐,边吃边唱酒歌,边喝边舞乐作,山寨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哈尼人说“一个人在一年中能尝到三个村祭寨神的祭品,就不需招魂”。

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哈尼族也比较讲究。哈尼族摆桌,首先要上盐碟、蘸水碗。蘸水属一桌菜食中最大、最庄严的菜食,没有盐碟、蘸水不摆桌,不吃饭。每餐饭忌吃独碗饭和独样菜。若只吃一碗饭时也象征性地添半勺或一勺,意为成双,双脚才好走路;如果只有一样菜,必须放盐碟和蘸水碗。第一次到哈尼族家中做客,再穷的人家,也要杀只鸡来招待客人(切忌用白鸡和鸭子)。在饭桌上,吸引人的往往是那碗蘸水。哈尼族的蘸水色香味俱全,蘸水里除了鸡的内脏外,还有10多种佐料,它既可当蘸水蘸,也可当菜吃。在哈尼族家中吃饭,鸡头和鸡脚是不能随便拣吃的。每杀一只鸡,煮熟砍好后,在饭桌上,哈尼族都有“看鸡头鸡脚”的习惯。通过看鸡头鸡脚来预测吉凶、在一起吃饭的人会不会争吵、家里会不会有其它客人来、出行是否顺利、家人是否安康等。在绿春哈尼族的饮食文化中,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两种菜是橄榄皮伴生肉和白旺。哈尼族各种祭祀活动较多,但不管是大小祭祀,祭品的排列以茶叶水、酒、米饭、肉食、蛋等分等级排位。哈尼族在祭祀活动中,以茶水、酒、肉食、蛋、米饭为主要祭品,祭品中视茶水最大,依次是酒、肉、蛋、米饭。因此,哈尼族无论在家庭祭祀祖宗或在野外进行宗教祭祀活动,都很讲究祭品排列顺序,即摆在祭台上的祭品茶水在前,依次是酒、肉食、蛋、米饭。 哈尼族青年一般以自由恋爱为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青年男女相识后,谈情说爱一般在夜间。夜晚,哈尼伙子拿着心爱的三弦,悄悄来到心上人的住处,对着窗口轻轻弹响三弦,倾吐心中的激情和对心上人的爱恋之情。姑娘听到那逶婉动听的三弦声后,都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叹气声或对着窗外用轻轻的歌声回应对方,于是山里人的爱情就这样孕育。每逢节庆,哈尼男子都穿上蓝靛染成的土布衣,肩挂一块有花边图案的白色土布手巾,腰束一条绣有花朵等图案,下缀绒线球的彩色腰带,下腿绑上绣花绑腿,以炫耀我有情人。手巾、彩带、绑腿——情人的信物,没有情人的男子是佩戴不上的。绿春县哈尼族青年,用土布制作的手巾、彩带、绑腿传情别有风趣。姑娘爱上某位伙子后,就背着长辈,利用劳作之余或节假日,用各种彩色丝线精心绣制有花朵、蝴蝶、鱼、小鸟等图案的手巾、彩带、绑腿等情人信物。信物绣成之后双方约定时间,把信物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得到这些信物后,心里踏实了,也把事前准备好的银戒子、银手镯或耳环首饰给心爱的姑娘戴上,表示真诚相爱。 作为有八个哈尼族支系的绿春县,在婚嫁方面虽然有些细节上差异,但姑娘出嫁时“哭嫁”这一习俗每个支系大体一样。哈尼姑娘出嫁时,按古规要进行哭嫁仪式。姑娘出嫁时,新娘和伙伴们集中在一亲戚家里,由一位慈爱的阿婶作主,由她领唱古老的哭嫁歌。多愁善感的新娘听到阿婶唱牵肠挂肚的惜别哭嫁歌。刹那间,乡情、对父母兄弟和朝夕相处的伙伴的眷恋之情一时涌上心头,泪水簌簌地掉下来。这时,姑娘们围着新娘抱成一团,放声哭泣起来。哭词内容主要是姑娘们的命运苦,责怪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爱不公平,向父母兄弟索要家业家产等。待她们在亲戚家集中“哭够”了,又到亲娘家大房的酒席前抱着兄弟胳膊作哭别,直哭到亲兄弟或堂兄弟背她出寨门。哈尼姑娘哭嫁,一半是属于眷恋、惜别的忧伤,一半是履行古规,哈尼人说:“姑娘出嫁不哭,以后的日子不幸福。”

绿春的哈尼族无论那一种支系,他们的服装色调都以黑色为基本色调。对崇尚黑色,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天,一个叫克鸟的哈尼老妈妈和她的女儿穿白色衣服上山采药,途中遇上了一个正在寻食的饿鬼,母女俩见鬼就慌忙逃到一处生长蓝靛草的密林里躲藏起来,不料白色衣服被蓝靛草揉染成黑色,鬼撵到母女俩面前看不到人影就走开了。原来黑色衣服保佑了母女俩,才躲过了鬼。从此,为防鬼纠缠人,哈尼人就穿蓝靛染的黑粗土布衣,以作为生命的保护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的服饰都是自己逢制的。每一个哈尼族人家,都把棉花种在厚大田埂和田间的空地上,大多数哈尼族家庭,都有台木制的扎花机、纺车和织布机,常将所织布料染色之后再行剪裁制衣。传统的服装,都由妇女自己剪裁缝制。纺织水平是女子心灵手巧和治家本领的重要尺度,亦是女子身价的体现。 哈尼族婴儿和儿童的衣服基本没有性别上的区别,以保护身体为本,惟其自织小布帽颇具民族特色。小布帽以青蓝色相间的六片土布片缝制而成,帽顶上系有猪牙、海贝、虎豹爪、穿山甲鳞壳等物和一枚野果。哈尼族男子服装、服饰和头饰比较单纯,朴素大方,款式大体一致。上衣主要有无领斜襟右衽和短领对襟衣两种型式。裤子均为宽松大长裤,这种裤子裤腰、裤脚宽大,裤裆较低,不分正反面。过去曾以一条蓝色布带缠腰一至二道为裤带。哈尼男子脚下的木屐,曾让前来寻根的日本人感到惊讶,它们几乎就和日本木屐一模一样。哈尼族的木屐叫“阿支色偌”,用软质木材破削而成,下有两齿,屐前穿系一丫形结绳,夹在大脚丫里,即可行走。哈民族妇女的头饰、服装和服饰多样复杂。与男子服饰相比,女子传统服饰保存较为完整,服装款式较多,内涵十分丰富。一个哈尼族女子的一生,至少有三次重大的头饰、服饰变更。一般来说,少女及年轻姑娘编辩下垂,头缠包头,包头上饰以红线或排成银泡,衣襟、衣扣、袖口、裤脚边绣彩色花边,佩带银与环、耳坠和项链,胸饰以银链、成片银泡和成串银币,手腕戴银镯。已婚和生育后的妇女编独辩或双辩盘子头顶,覆盖包头巾。服装上银饰渐少,前襟、衣边、袖口、裤脚边仍绣彩色花边。老年妇女辩发盘顶,衣着朴素,几近全黑,无花边少银饰。哈尼族妇女无论大小都必须戴帽,其帽子可分为三类,即帽子、头帕和包头,哈尼语称为“吴朵”和“吴护”。“吴护”主要是女子佩带。“吴朵”用自制的黑色土布做成,一种是八九厘米、三米左右长的布条带,另一种是把一米见方的布对折起来,一头用金线镶上方格,另一头用红线或红毛线制成缨子做花边,佩带对,将发辩拖到头上盘好之后,把包头整齐地缠绕在头上,主要是男子佩带。 美丽的绿春除积淀厚重的民族文化外,还风光旖旎。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和具有热带风情的李仙江。保护区总面积650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因分布着滇东南最完整的热带季雨林、山地雨林、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台藓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而素称 “滇南植物基因库”。有谭清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长蕊木兰等为主的128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黑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灰叶猴、蜂猴、倭蜂猴、印度虎、马来熊等为主的74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山上危岩耸峙,幽涧深险,青山苍郁,碧水潺潺。李仙江,源于南涧、景东之间的无量山,绿春县境内流程96公里,河面最宽处200多米。江水如脱僵之驹,湍急腾于崇山峻岭之间,两岸峰峦峥嵘,风光旖旎,热带季雨林碧翠苍莽,乘竹伐或木舟顺江漂流,沿途的峭壁断崖或棕榈婆娑、或奇石异洞、或婷婷修竹妙境叠现,扣人心弦,其乐融融。黄连山原始森林、李仙江河谷热带雨林、二甫云海日出、梯田神韵等美丽的自然风光、阿罗欧滨原始宗教文化等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绿春浓厚的哈尼文化旅游资源。 绿春,以其独有的哈尼文化,浓厚的哈尼文化氛围,被国务院确定为哈尼语标准音所在地。这里有哈尼族原始宗教圣地——阿罗欧滨,有获得基尼斯世界纪录的哈尼长街古宴,美丽的哈尼山乡绿春,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