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适度节俭保有内心弹性)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最近小孩的语文课本,学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一组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有点拗口,需要给她解释一下。

其实小孩对奢侈、节俭这些词还挺熟悉的,时常也会提到身边人谁比较节俭、谁又比较浪费。金钱观、消费观会左右人的行为方式、生活走向,以及一生的幸福指数,这个话题太值得讲了,我和孩子爸开始轮流举例。

新买了乔恩·艾吉的《我要买“什么都没有”》,这本书冷眼看欲望,对奢俭之变提出了哲学之问。

奥迪斯的古董店这天卖光了最后一件古董。本城最富有的太太走了进来,全身华贵的服饰,永不消停的购物欲,“你这儿有什么好东西卖?”“什么都没有。”“你打算卖多少钱?”

是的,富太太已经买无可买,她决定买“什么都没有”。

奥迪斯想起父亲的忠告:顾客永远是对的。于是,富太太捧着“什么都没有”回家了。

别以为这很荒唐,对富人生活的追随从来就是一场亦真亦幻和自欺欺人,对欲望的迎合也是商家最擅长的游戏。

转眼间,所有人开始排队抢购“什么都没有”,小城里所有的店铺都流行卖“什么都没有”,为了放下更多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不得不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腾出更多空间。

全镇的人疯狂涌向商场,又疯狂丢弃旧物的两个画面,荒诞至极,又何其眼熟,我想到双11,以及小众风尚“断舍离”。

对物欲的无止境追求,到底是出于人类对安全感的考虑,还是对虚无、寂寥人生的填充?

人类作为最努力的物种,在一路狂奔、不断找寻的忙碌生涯里,总会有无意义、找不到存在感的瞬间,物质是最真实的存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之用,给了我们起码的安全感,不必忍受饥寒交迫;然后呢?那些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望,到底是让我们更踏实,还是更茫然?

奢侈生活带来的虚无和无意义,有时更甚。就像开篇的富太太,如果花钱和购物,成为一个人的唯一生活,即便买下全世界,也不会有什么快感。

富太太用买下“什么都没有”巧妙地治愈了自己,而更多不断追赶奢侈生活的普通人,或许因为路途太远,把精力都耗尽在眼花缭乱又无尽空虚的繁华梦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凝聚了古老智慧的哲言,今天看来,似乎可以重新定义。适度节制,而不是过度节俭,是一种可以恒久的生活姿态,让人存欲望,有知觉,懂冷暖;奢侈无度是可悲的,欲望一旦可以任意满足,也就不存在欲望了。而完全没有欲望的人生是绝望的。

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都过上了比老一辈奢侈很多的生活,但满足了安全感之外的物欲,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快乐附加值。

物欲永无止境,看清物欲的本质,便不会甘于掉入物欲的泥潭,懂得用节制来保有内心的弹性。

“入奢易,但不入奢”,奢俭不只是外部世界的召唤,更是每个人内在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