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特色文化墙(徜徉在丝路世界文化遗产第19个地标上)

【编者按】王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从2016年7月15日开始天山廊道纪行,中国网·丝路中国独家全程报道。

吉木萨尔千佛寺六月六大庙会和北庭丝路民俗旅游节的十分丰富,新疆的杂技、哈萨克和维族的舞蹈、民间的舞龙舞狮、二鬼摔跤、跑驴、秧歌、曲艺北庭杂话、新疆曲子等轮番上演。陕西的老腔、秦腔也备受欢迎。

连续几天,县上还举办了斗鸡、斗羊比赛,早晨,接待办的小周知道我想多了解各民族民俗,特意安排了维族工作人员沙巴尔开车陪我去看斗鸡斗羊,沙巴尔父亲是农民,他的全名是沙巴尔.什克尔,后面是父名,他的孩子取名会把他的名字坠在后面。到了体育场后面的小广场,这里围了许多人。再次见到了昨天给我们敬献哈达的蒙古族长调传承人敖塔,据说他们这个部族是东归英雄土尔扈特蒙古族渥巴锡的后代,他在交流会上唱了悠扬的长调,还说了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 说“蒙古人没有长调,就像马儿失去草原。”他说蒙古族没有斗鸡,却有赛马,有机会一定请我去看, 热情的敖塔又给我介绍了维吾尔族斗羊斗鸡裁判派衣吐拉。

在这里有十三个民族,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吉尔吉斯、蒙古等十民族,非遗有蒙古族长调、蒙古族呼麦、敖包节、汉族三台酒传统酿造技艺,六月六月千佛寺大庙会、哈萨克医药、高跷、回族花儿、民剪纸、哈萨克骨雕、新疆曲子戏等非遗项目。县境总人口14万人,辖6镇3乡:回族文化特色是传唱回族“花儿”, 哈萨克族能歌善舞,他们拥有众多的民间歌手,叫作"阿肯"。每年夏季,天气晴朗,水草丰茂之际,他们就要择日举行"阿肯弹唱会"。弹起乐器"冬不拉",人们围坐听唱,阿肯们有独唱、对唱、合唱往往即兴编词,其中弹唱时间最长、口才流利、声音嘹亮、最吸引听众者为优胜,备受人们尊敬。 每年的3月21日,是哈萨克传统的“纳吾鲁孜节”,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纳吾热孜”饭,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这一天,农村、牧区的蒙古族信奉喇嘛教的群众纷纷赶到喇嘛庙顶礼膜拜,祈求吉祥。敖包节,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和八月十三,一年举办两次,八月十三的“敖包节”比较隆重,人们聚集在敖包,在佛像前供上、肉类、水果等。焚香点烛,在有地位的喇嘛带领下绕敖包三圈,向敖包跪拜磕头,祈求平安,礼毕开始享用美食。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节奏悠长、音调宽阔、高亢、具有“调少腔长”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本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维吾尔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纳吾热孜节,古尔邦节,文化活动有“麦西来甫”“摔跤”“斗鸡”“叼羊”“民族特色婚礼”等。除了农业牧业生活,这里的回族同西安回族一样善做小买卖,回族似乎没有花儿, 维族也善于打馕做生意,哈族放牧高山。各民族既有融合,也保留着自己很多独特的传统,回族的柳县长说,自己的家教严格,夏天,女孩子当着老人面穿短裙短袖都不妥。

斗鸡场旁,我们热烈的攀谈,互留电话,派衣吐啦汉语很好,但是写不了汉字,用拼音记住了我的名字,他也是农民,不是牧民, 家里种地,有小麦、包谷、蔬菜等, 一年一季,他说在吉木萨尔有十三个民族,是民族大团结,还教了我几句维语, 朋友是“阿达西”,羊是“霍衣”, 鸡是“托霍衣”,斗是个动词,比较长,有卷舌音, 是“索克斯土鲁麦斯”。

观吉木萨尔维吾尔族斗鸡斗羊比赛

遥想古长安斗鸡习俗

听传承人们讲此地十三个民族的民俗风情

我感叹

中国太大了,

民俗太丰富了,

有些地方也许一辈子就是去一次,

有些民俗也许一辈子就是体验一次。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