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光明网(用小桔灯照亮困难群体的生活)

每件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光明网?半岛记者 刘笑笑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十佳案例,青岛市城阳区《心理救助 播撒阳光 点亮困难群众心灵的小桔灯》获评民政部十佳案例第一名“小桔灯”项目经过专家评审、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核定、案例论证答辩会后脱颖而出,填补了青岛市在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奖的空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每件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光明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每件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光明网

半岛记者 刘笑笑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十佳案例,青岛市城阳区《心理救助 播撒阳光 点亮困难群众心灵的小桔灯》获评民政部十佳案例第一名。“小桔灯”项目经过专家评审、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核定、案例论证答辩会后脱颖而出,填补了青岛市在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奖的空白。

“小桔灯”项目是青岛市城阳区对困难群体进行心理救助的服务品牌,是社会救助的全新领域,创意来源于作家冰心的散文《小桔灯》,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火种,寓意着心理救助就像一盏“小桔灯”一样,照亮处于黑暗中夜行人的前路,带给人们光明、温暖和希望,激发人们内生动力,最终依靠自身努力获得生活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城阳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青岛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省、市两级民政部门指导下不断加大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力度,推行“六度”工作法,积极开展分层次、分梯度救助,围绕困难群众的心理救助需求,积极拓展救助领域,创新开展心理救助,将困难群众的心理救助纳入重点改革事项,形成了“1235”阳光心理救助服务体系,即救助创新实践“小桔灯”案例。

“1”是指成立1个区级心理救助关爱基地。依托瑞阳心语公司,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为困难群众搭建了心理沟通交流平台。

“2”是指打造线上线下2个心理救助阵地。委托专业机构、专业社工队伍和心理服务志愿者对全区2600余名低保(特困)对象进行了入户巡访调研,筛选出1000余名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

“3”是指建立3支心理救助专业队伍。一支专家服务队伍,有专家团队80余名、咨询师团队220余名、培训团队120余名;一支专业社工服务队伍,有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选拔的优秀社工200余名,开展嵌入式救助服务;一支心理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180余名。

“5”是指构建5个心理救助工作机制。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救助评估机制。

通过为困难群体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更好地融入社会,逐步消除“隔离感”;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增强改变动能,消除救助依赖;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良好心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增加社会正能量;帮助困难群众链接资源,解决生活、就学、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围绕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提升救助效能,在政策创新、服务创新、保障创新上大胆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完善出台低保、临时救助等制度,规范了低保行政文书标准化,提高了保障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全市率先实行社会救助放管服“一证办理”改革,实施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试点,优化程序,减证便民,提高救助效率,低保审批时限缩减到20个工作日内。青岛市《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新时代民生兜底保障网》经验在省政府第二十四次全省民政工作会交流。9月,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城阳召开,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指导各区市立足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和水平大胆创新,城阳区《心理救助播撒阳光 为困难群众点亮心灵的小桔灯》、西海岸新区《“六化”并举创新实施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新模式》获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市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单位。

2019年全年共为6.3万户、9.3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6.7亿元;为6508户、为6677名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9236万元;13225户困难居民发放临时救助金4449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020年,青岛市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全市推广城阳区心理救助“小桔灯”项目经验 。指导各区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救助创新,首先在市南、崂山、西海岸、城阳等四个省级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单位重点推广,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让“小桔灯”点亮岛城更多有需求的困难群众,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转自半岛 )

,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性网站,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